一、命令原理
Ping是ICMP的典型應用。Ping是檢測網絡連通性的常用工具,它還可以收集其他相關信息。用戶可以在Ping命令中指定不同的參數,如ICMP消息的長度、發送的ICMP消息的數量、等待應答的超時時間等。設備根據為Ping測試配置的參數結構發送ICMP消息。
Ping的工作原理是向目的地發送ICMP Echo請求報文,等待ICMP Echo回複報文的響應,根據是否收到Echo回複報文判斷目的網絡是否可達。
在路由器A上輸入Ping命令:ping 10.0.0.2。
Ping命令的輸出信息包括目的地址、ICMP報文長度、序列號、TTL值和往返時間。序列號是包含在回應回複消息中的可變參數字段,TTL值和往返時間包含在消息的ip報頭中。
目的地址ping測試的統計結果(Ping統計)包括:
傳輸的數據包:發送的回應請求消息數接收的數據包數:接收的回應響應消息數數據包丟失:未響應消息占響應消息總數的百分比往返最小/平均/最大:最小、平均和最大響應時間
當你在路由器A上抓取數據包時,你可以看到每一條ICMP回應請求消息都能收到ICMP回應回複消息的響應。共收到5條回應回複消息。
二、參數詳解
Ping命令可以配置不同的參數來達到不同的目的。其參數詳情如下:
使用實驗驗證:ENSP的參數Ping目的地址,實驗拓撲如圖所示。采用三台AR2200路由器,采用RIPv2協議實現全互聯。接口配置如下表所示:
1.首先ping上的10.1.1.3,抓取數據包,可以觀察到請求報文的源地址是10.0.0.1。
2.在R1輸入Ping-A 11.11.11.11 10 . 1 . 1 . 3,可以看到此時報文的源地址是11.11.11.11。
3.通過參數-c改變發送ICMP ECHO請求消息的次數,該參數設置為8。由於發送的ICMP回應請求消息的數量是8次,因此收到8條響應消息。
4.通過參數-h改變TTL值,在R1上輸入ping -c 128 10.1.1.3,抓取R1發來的ICMP Echo請求報文,查看IP頭,發現此時TTL值已經改變。
通過Ping命令的輸出信息可以看到不影響回顯回複消息的TTL值。
5.通過參數-t改變等待回顯消息的超時時間。
6.更改參數-m並設置發送下一個ICMP請求消息的等待時間。ICMP請求消息的等待時間默認為500毫秒。從抓包中可以看出,每個Echo請求消息的發送間隔是500ms。
接下來在R1上輸入ping -m 1000 10.1.1.3,抓包顯示每個Echo請求報文的發送間隔為1000ms。
7.通過R1上的參數-r,顯示回顯回複報文的路徑。
8.通過參數-s更改ECHO-REQUEST消息的長度。僅更改數據字段的長度。
ping常見有以下幾種應用場景(ping命令在任意視圖下執行):
場景1:檢查原生協議棧。執行ping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